從3月到6月,我們和VICE開啟了一次漫長的旅行。這期間,我們和5位文化背景各不相同,挺有意思的人合作,把杭州、廣州、重慶、上海、北京五個城市的JNBY店鋪櫥窗用各自最擅長的方式改造了一番。
2012年春天,卓、昕荷、和孫瑾瑾三個在法國學美術的姑娘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 “Atelier Murmur耳語工作室”,以陶瓷本身的質地和制作陶器的過程為靈感,開始制作屬于自己的工藝品:你可以在她們作品上看到一片葉子,或者是織布的紋理,還有各種讓你想起“漫步山間” 的元素。
櫥窗,“耳語”選擇了日常生活中最自然常見的兩樣生活家具——窗簾和椅子作為整個櫥窗改造中最顯眼的道具。她們用窗簾和椅子將JNBY本季的最新系列或隱或顯的交替穿插起來,只留下部分放大的細節(jié)讓人聯(lián)想猜測,還延續(xù)了最初用陶瓷碎片作點綴的想法,通過陶瓷碎片的重復疊加以及瓷片上的細微變化,再結合窗簾和椅子所傳達的顯與隱,營造出一個既有層次遞進又能體現(xiàn)陶瓷與服裝空間關系的輕盈狀態(tài)和感覺。
申佩玉,26歲,臺北人。曾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就讀,現(xiàn)為自由藝術家。
涉及范圍包括:唱片封套攝影/設計、藝術攝影、時尚攝影、視頻制作等等。
同時還經營著自己的在線書店:SHEN SHEN BOOKs 以及獨立出版品牌 “腦神經衰弱”。
目前活躍在歐洲各地,在體驗人生的同時從事獨立出版文化的推廣。
櫥窗里展示了19世紀中期的古書和歐洲日本的老雜志,制造出一種樹林的感覺來包圍它們。
原木被加工成紙張,又被設計成漂亮的書籍,這其實就是一個從“自然”到“反常”的過程。
活動日當天,申佩玉還帶領大家用顯微鏡做有趣的實驗,在顯微鏡的高倍放大下你生活里的物件會呈現(xiàn)出像外太空、星際、銀河的感覺。
葉甫納,這個曾在中央美院和圣馬丁學藝術的姑娘,目前正在做一個“挺有意思”的藝術項目——“指甲計劃”。
這合作的方案叫做“生長嫁接”,和葉甫娜最近做的“指甲計劃”項目有關,指甲作為人身體中不斷自然生長一個部分,怎么和自然界的植物一樣被和另一種生物“嫁接”,人對生物的認識,對藥物的依賴,對烏托邦景色的迷戀都體現(xiàn)在這次的指甲和裝置上。
蘇菲,在英國留學期間,一直探尋歐洲各地的小書店,以博客【蘇菲獨立書店】的形式記錄下見聞與感想。
2009年從英國學習回來后創(chuàng)辦了香蕉魚書店,從線上到線下,售賣來自世界各地獨立出版社的作品。
同時,在售賣書籍的日常工作之外,也會集合欣賞的攝影師和藝術家一起,以zine的形式做獨立出版物。
關暐,2011年開始了加餐面包這個印刷設計品牌,在去年冬天正式對外推出。加餐面包做的是一種半手工的專色藝術印刷,它的色彩表現(xiàn)力和紙張的選擇都很寬,印的時候是一個顏色一個顏色套上去,和絲網比較相似。
在德國學習工業(yè)設計,回國后在家具和汽車設計行業(yè)做過幾年,后來和蘇菲一起開香蕉魚書店。
在櫥窗里把JNBY的一個模特變成了雪糕,室內則是一些夏天元素和奇怪飲食的混搭,試衣間里面有兩組挺好玩的彩色鏡面,活動日可以現(xiàn)場自制作T,算是仲夏夜吃貨游樂場的主題吧
他們的Penny’s Food Studio,專為寵物制作食品和其他用品。
打造了一個狗狗的世界,在人的身體加上狗的腦袋,讓這幫生物坐在咖啡廳里……這是個奇怪與自然兼具的場景。